□ 李文康
一摞报纸,纸面泛着陈色,没了昔日的墨香,字依然黑亮——这是我精心保存的与《四川法制报》有着笔缘的样报。
我年轻时便有每日阅报的习惯,潜移默化中生发出了业余爱好——向报社投稿,让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那年,我和新生的《四川法制报》刚一对面,心里即漾起一阵喜悦,一来多了一种阅读的报纸,二来这可是我笔耕投稿的好“田地”,因为她报道的内容与我从事的政法工作关系紧密,让我看到收获的希望。
1987年,我开始向《四川法制报》投稿,一篇篇稿件邮寄出去,却泥牛入海,挫折感倍增……调整好心情后,又继续笔耕。终于在1989年10月30日的《四川法制报》第二版上,我的一篇稿件首次以黑油油的“铅字”出现。这自然让我动力满满,信心十足。
1990年7月,编辑将我的一篇稿件删去后部分,仅保留前面含标点的78个字,刊登在21日《四川法制报》一版的“一句话新闻”。见报后,我拿出底稿和登文对照,想揣摩出编辑取舍的用稿思路。那被装饰突出的“一句话新闻”五字令我心扉顿开,感觉这是编辑在告知我:百字短文也可作为。我仅是一个业余的新闻报道爱好者,公务在身,时间空间均受限,与那些专职和准专职的新闻人相比,竞争力自是欠缺,然“一句话”这种“小气”之文趋者定会不多,若我亲近之,定能有收获。于是向《四川法制报》投稿百字短消息,便成为我与其建立笔缘的侧重点。
结果没有辜负选择。我投交的一百字左右的稿件不时会在《四川法制报》由“一句话新闻”更名而成的“无标题新闻”或“综治短波”栏目上露脸。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两篇稿件还同框于1998年7月30日的“无标题新闻”上。当然,我在几百字的消息、千把字的通讯报道上也有收获,有两篇报道还曾登上《四川法制报》的头版头条。不过,我被她刊用的百字短文稿还是占了被其刊用的全部稿件的60.53%。
2001年我退了休,也暂停了投稿,但与《四川法制报》15年的笔缘却似酽酽的蜜茶,一直浸润着我的心。这份面向全国的省级专业报让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业余报道者在其版面上留存了值得珍藏的结晶,不被轻视的感动自然不愿退去。
笔缘虽往,阅报依旧。无论过去还是将来,《四川法治报》都是我很喜欢看并每期必看的报纸,无他,感情使然。
(作者系凉山州委政法委员会退休干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