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资讯

    善行贵州·益童乐园守护黔山秀水儿童快乐成长

    来源:贵州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4-10-26

      

      “老师,你的扎染好漂亮,能不能也教教我?”

    “老师,我这个舞蹈跳得怎么样?”“老师,我有机会参加绘画比赛啦!”在遍布贵州各地的99个益童乐园里,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新知识,感知新世界,还能彼此分享那些让他们快乐的瞬间。“善行贵州·益童乐园”是由贵州省慈善总会联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发起、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支持的项目,通过组建儿童友好空间、提供优质儿童课外内容、聘用专职儿童工作者,帮助乡村儿童获得更好的校外陪伴、学习和成长。今年8月,这项公益行动正式步入第七年。两种“云上形态”点亮黔山秀水

      

    黔山秀水(贵州省慈善总会供图)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塘镇,海拔约1400米的山巅上有一所益童乐园。因常年被云雾缭绕,也被称为“云上社区”,这是“云上形态”的第一层含义。

      

    雨雾缭绕的益童乐园大塘镇站点(益童乐园大塘镇站点供图)“初抵大塘镇,我的第一印象是‘极贫乡镇’,从邻近的独山县驱车至大塘镇仅100公里的距离,却需要耗费整整3个小时。”六年前,面对大塘镇尚未通高速的交通条件和恶劣的地理环境,益童乐园大塘镇站点负责人韦腾境和他的团队在能见度极低的雨雾中,常常需要俯身贴近方向盘,艰难摸索前行。起初,当地居民对益童乐园的建立并不抱太大期望。他们所选择的楼房是前一个慈善项目遗留于此,由于缺乏后续支持,之前的项目结束后,楼内的设施也已荒废。如今,益童乐园不仅没有荒废,反而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孩子们创造了“看见世界”和“被世界看见”的机会,这是“云上形态”的第二层含义。2021年5月,字节跳动旗下巨量引擎发起的首个公益主题互动营销项目“巨量益梦行动”让大塘镇站点的孩子们“被看见”,通过观看项目拍摄的公益短片《梦想演练》,互联网用户可以直观感受到孩子对梦想的渴望,并通过网络互动转化为现实中的物质帮扶。在此次活动绘制梦想的环节中,一个女孩在洁白的纸上勾勒出了一个舞动的身影,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大塘镇站点的站长李静回忆说:“在配合‘巨量益梦行动’完成短片拍摄时,尽管她身体不适,冷风和疲惫交织,但她对舞蹈的热爱在清澈的眼神中依然熠熠生辉。”“你要跳舞吗……”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里举办的“贵州屋脊演唱会”上,一首别开生面的《你要跳舞吗》由“新裤子”乐队携手海嘎小学“遇”乐队在这里唱响。“当我在办公室弹起吉他时,窗台边的孩子们眼中流露出的那份赤热、渴望是我从未见过的。”海嘎小学的顾亚老师回忆起乐队组建的初衷时表示。2020年8月,这场由字节跳动举办并直播的演唱会,吸引了高达142万网友在线观看。伴随着演唱会的落幕,益童乐园海嘎站点的捐建为孩子们带来了定制音乐教室、配备丰富的音乐书籍和乐器。在这里,关于梦想的音乐至今仍在关爱中延续。

      

    山里山外丰富多彩的活动(贵州省慈善总会供图)截至目前,贵州益童乐园的孩子们受邀前往北京、上海等城市参加活动,包括总台央视“六一晚会·快乐向未来”、第四届“金龟子国际儿童艺术节”以及“抖音水火箭科学日”表演赛等多个舞台。在这些全国性的舞台上,孩子们跨越重重山川,将他们的才华和热情展现给世界。从2019年的天安门广场,孩子们满怀激情地唱响国歌,到2021年,孩子们在全国性舞台上用公益歌曲传递爱心,在上海以阿妹戚托舞和苗族芦笙舞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再到2024年的抖音表演赛中,孩子们在水火箭作品巧妙融入中国元素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展现创新与传承的完美结合。互联网的“云”技术让“云上的孩子”的故事得以被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更让他们一步又一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云上课堂”为大塘镇站点的孩子们带来了新的“看见”机会。在这里,公益服务不再局限于线下的志愿者老师,网络课程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孩子们的老师。益童乐园大塘站站长李静说:“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孩子们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这是技术赋能公益的最大变化。”目前,她已经会熟练地运用“网上课程”这一新工具。在大塘镇站点,一个名叫玲玲的女孩对绘画充满热情,却总是苦于不知如何下笔,渴望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的她,却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李老师见状,便自费在网上购买绘画课程,并在自学后亲自教孩子们画画。在益童乐园的学习和成长让玲玲在学校获得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云上课堂”学绘画、摄影,从“航天梦想公益讲堂”直播活动接受科技互动教育、收获航天梦想启蒙……互联网的“云”技术让这些“云上的孩子”看得见更广阔的世界。从服务内容数据化到服务数据和服务成效可视化,益童乐园项目督导方贵阳市众益志愿者服务发展中心始终不懈探索着数字化助力基层一线儿童工作者培养支持体系的新模式。“项目启动时,中心就组建专业督导团队,持续对一线站点专职人员开展儿童工作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督导,并于2022年7月开发和运营益童乐园信息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实现数字化规范化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道。截至2024年4月,益童乐园平塘大塘站累计开展主题活动194场、特色活动202场,“云上的孩子”账号获点赞、喜欢超9万次。点燃希望之火 温暖代代相传在看见广阔世界、登上璀璨舞台的背后,沉淀着一段充满艰辛挑战的起步。“益童乐园为何能在贵州落地?”贵州省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益童乐园项目的启动和布局,完善了搬迁安置社区在儿童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层面的公共服务,满足了‘易地搬迁环境适应性难题’‘留守儿童社区陪伴问题’的民生需求,在贵州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的阿妹戚托小镇是全国唯一整乡搬迁的安置点,也是“益童乐园”的第一个站点。因为没有先例可循,阿妹戚托小镇站点负责人廖志旭老师和他的团队从站点建设到孩子招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园时,只有寥寥几个孩子。许多家长对不收费的益童乐园持怀疑态度,不允许孩子参与。还有些家长将这里看作是课后的作业辅导班。”回忆起建站初期的困难,廖老师表示有些无奈。为了消除家长的误解并赢得他们的信任,廖老师和站点的五名志愿者分成三组开展了上门走访。尽管过程中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大家最终靠坚持和真诚敲开了家长紧闭的大门。站点建成运营后,乐园的存在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老人安心。

      

    “迎国庆”活动现场(益童乐园阿妹戚托镇站点供图)在益童乐园阿妹戚托镇站点,与周围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个年龄稍大的女孩正在手把手教着其他孩子做手工,为孩子们解答难题,她们是第一批加入益童乐园的孩子。“我在益童乐园度过了童年时光,现在虽然上了初中,离乐园远了,学业也更繁忙,但还是会在放假时赶回来帮忙。”“小志愿者”杨慧欣说道。在站里,有一个3岁的孩子,长期由残疾的爷爷抚养,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至今还未能开口说话。社工在一次家访中发现了这个孩子,就把他带到站点。杨慧欣很快就关注到了这个孩子,尽管有时他会拒绝学习,但杨慧欣总是用最温柔和耐心的方式进行引导。

      

    杨慧欣正在教孩子做手工(益童乐园阿妹戚托镇站点供图)“杨慧欣和杨淳都是非常善良的孩子。”益童乐园的张洪渊老师这样评价道。许多像她们一样从益童乐园成长起来的孩子,还会经常回到这里,陪伴小朋友们绘画、玩耍……他们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继续守护着益童乐园,让这里的爱和温暖得以延续。截至2024年7月,阿妹戚托站点累计服务时长超3000个小时、服务儿童超10000人次,带动志愿者参与超300人次。立足本土特色 融入“民族黔风”从稳健的步伐到疾速的奔跑,益童乐园不断探索,给出了自己的答卷。黔湘交界处的锦屏县有一所益童乐园,它紧邻着清澈的清水江,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潺潺流水声交织。“刚到这里时,我原以为这里不过是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和娱乐的场所。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闲暇时间主动来到站点,我意识到自己最初的认识太过肤浅。”聚龙社区益童乐园的左启东老师回忆起自己最初的印象,腼腆笑道。面对不断增加的孩子人数,左老师常常思考:“我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里,并在这里得到成长?”在社区走访时,左老师听到一个小孩和他的奶奶谈论“扎染”。小孩子提出的问题撬开了左老师的思维。作为汉族人的左老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对于如何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感到无从下手。从学习民族文化到准备原材料,他始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担心孩子们不会喜欢这样的活动的疑虑始终伴随着活动的准备。

      

    孩子们展示扎染作品(益童乐园聚龙社区站点供图)活动当天,满座的教室消除了左老师的所有疑虑。“老师,你的扎染好漂亮,能不能也教教我?”“老师,能不能多办一些类似的活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提议填满了左老师为益童乐园规划的活动清单。另一边,在黔东南州丹寨县金泉社区的益童乐园里,居民王娜丽佳也策划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园第一课——用苗语教授孩子们丹寨特色的蜂蜜蜡染技艺。在这堂课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选图、勾画、填色等环节中,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在蜡染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花鸟鱼虫图案。

      

    孩子们正在制作漆扇(益童乐园聚龙社区站点供图)苗族扎染、侗族染布、苗族蜡染、手艺竹编、民间剪纸……每个站点都涌动着无限的创意灵感;扎草把龙、吹芦笙……每个站点都展现着非遗的代代传承;站点老师们不断创新尝试,将贵州本土的民间习俗和非遗文化编织进益童乐园的活动运营中,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元、更有价值的关爱成长服务。“将‘善行贵州·益童乐园’打造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儿童关爱服务品牌慈善项目是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贵州省慈善总会益童乐园项目负责人毛串介绍,并表示,未来将与项目各方共同推动项目更规范地为社区儿童提供多元、专业、持续的服务。2019年底,在贵州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贵州省关工委关心下一代活动室”已经覆盖至全省所有站点。各站点持续开展“共筑中国梦”“共筑核心价值观之梦”“红色故事分享会”等“童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字节跳动持续导入互联网资源丰富儿童课外内容、邀请法律专家学者开展法律公益课、协助孩子们策划举办属于他们自己的毕业晚会……“善行贵州 益童乐园”项目所迈出的每一个坚实步伐,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慈善公益组织的专业支持、互联网企业的资源链接。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与资源在这里不断交汇、融合、创新,共同打破乡村儿童“自卑、敏感、内向”的固有标签,打造了一个以“阳光、自信、互助”为核心的儿童友好型空间,助力更多乡村儿童开启从“被看见”到“改变”的人生旅程。从2018年最初建立的24个益童乐园站点,发展到2022年的159个,再到目前整合调整后持续运行的99个站点,六年时间里,益童乐园从阿妹戚托启程,从最初的100名儿童开始,项目已累计为超304万人次的儿童提供了关爱服务,累计开展活动8万余场次,动员志愿者参与超6万人次。益童乐园这个满载社会各界爱心的公益项目如同一支火炬,温暖贵州山区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2024年,“善行贵州”仍在路上……

      


    原文链接:https://mzt.guizhou.gov.cn/xwzx/mzyw/202410/t20241025_859802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