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资讯

    各地发展成就巡礼之青海篇:守牢职责使命 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西藏自治区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4-10-2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全国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民政部政务新媒体推出“民政这五年——各地发展成就巡礼”专题报道,展示各地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青海如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作出民政应有的贡献——

      

    青海守牢职责使命增进民生福祉

      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青海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青海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努力让全省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作出民政应有的贡献。

      

      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青海省坚决扛起民政兜底保障政治责任,围绕“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深入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2016年至2020年,累计将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如期完成“社会救助兜底一批”的重任;先后将17.24万已脱贫建档立卡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省民政厅低保兜底保障扶贫工作办公室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青海省推动省级层面出台《青海省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构建多元参与“大救助”格局的实施意见》,相继制定低保、特困、低边、支出型贫困等救助对象审核确认办法,全力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5年来,累计救助各类困难群众近300万人次,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50亿元。  

      

      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日益彰显

    青海全省社会组织登记数量已达5600余家,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应建尽建,脱钩改革任务按期完成,5年来累计引导社会组织投入资金2.9亿元参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效发挥了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慈善事业发展势头强劲。青海省民政部门指导各地加强慈善组织登记认定、信息公开,规范公开募捐活动,目前全省共有慈善组织(基金会)61家,累计支出捐赠约15亿元,备案慈善信托项目61个,涉及资金2亿元,累计销售福利彩票60.97亿元,筹集公益金19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600多个。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青海扎实做好与甘肃、四川和西藏、新疆4地的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持续加强平安边界建设。通过压实属地责任、强化沟通交流、建立协商机制,稳妥处置因资源开发利用等引发的界线矛盾纠纷隐患,有力维护了边界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移风易俗工作全方位深入推进。青海在省级层面每年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把软任务办成硬实事,切实减轻各种人情负担。大力推广移风易俗优秀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民政厅组织编印了《全省优秀村规民约选编》和《全省移风易俗优秀案例汇编》,大力推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乙日亥村婚丧事简办和约束高价彩礼示范点建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管理办法、大通县桥头镇老营庄村“两委”细化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主动执行等经验做法。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孝亲敬老成为新风尚,移风易俗工作得到各族群众有力支持和真心响应。目前,全省农村地区结婚彩礼普遍压减到8万元以内,治丧天数普遍控制在3天以内。

      

      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提质增效

      青海省牧区范围大、面积广,农村独居老人较多。依托省情特点,青海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模式。为了让老人们都能享受到营养丰富的“一餐热饭”,青海积极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建设街道“中央厨房”及社区“爱老幸福食堂”。

      民政事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切实可行的制度是推进具体工作的基础。青海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10余个文件,制定、修订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两项补贴等行业政策130余项,编制实施《青海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养老、殡葬两个专项规划,为推动青海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海建成运行民政统一公众服务平台、五级民政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信息载体,有效满足了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青海省阳光慈善监管信息平台被纳入区块链国家创新应用试点。

      依托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青海各地扎实履行平安边界建设、流浪乞讨源头治理、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未成年人有效保护等职责职能,妥善处置各类矛盾隐患。针对民政领域的服务对象,以集中宣讲、谈心式宣传等方式,讲好平安建设故事,切实提升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青海省民政部门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对干部的经常性监督,省民政厅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直模范机关”。


    原文链接:http://mzt.xizang.gov.cn/zxzx/mzyw/202410/t20241021_4420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