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报道

    我是记者 我有故事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作者:佚名时间:2024-11-09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广大民政战线的新闻工作者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鲜明主题,贴近火热生活,讲述暖心故事,记录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7位记者,听他们讲讲牢记职责使命,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编者

      成 长

      

      

      记者柳旭(左一)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了解为老服务工作。

      记者 柳 旭

      2010年4月至今,我在报社已经工作了近15年。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这段经历,那应该是压力、勇气、毅力和信心。

      一是“压力”。谁都不喜欢压力,但没有压力,人就不可能成长。刚到报社时,我面临的是不会写稿的压力。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为写一篇消息,我给省民政厅办公室打电话,在慌乱中记下一些数字,然后努力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后来,领导又给我安排了几项采访任务,我也硬着头皮写了几篇稿件。但现在看来,当时的我更多是在材料里“打转转”,无论怎么润色文字,材料还是材料,没有人和事,成不了新闻报道。

      二是“勇气”。这包括承担任务的勇气、面对挫折的勇气。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后,部门决定策划一期相关选题,需要广泛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酝酿这篇报道的过程中,我先后到学校门口与家长交流、走访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了解青年人的想法,虽然采访过程一波三折,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我逐渐意识到:做深度选题对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积累要求很高,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真实的情况后,看问题的角度才能与众不同。

      三是“毅力”。这主要体现为不怕麻烦、不惜时间、不计成本。以报道2014年全国两会为例,为了采访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我分别制定了16份有针对性的采访提纲,整理采访录音2万多字。写一篇合格的稿件,有人用独特的视角,有人用前沿的思想,在这二者都不具备时,其实也可以用毅力,打别人懒得打的电话,去别人懒得去的地方。

      四是“信心”。最近十年,我做过很多不同的选题,但始终不变的就是树立“严”的标准。我认为,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要经常与优秀同行对标,通过自我加压、自我锻造,在一次次正向回馈中确立新的工作标准,增强工作的信心。这种信心是百般焦虑后的豁然开朗,是充分准备后的有的放矢,还是千锤百炼后的胸有成竹。

      记录平凡 见证不凡

      

      

      记者刘静静(左一)在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拍摄孩子们的一天。

      记者 刘静静

      记得我刚进入大学学习新闻专业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想成为记者?我说,因为我想成为一名记录者,用我的文字和镜头记录一个故事、一个人、一种精神,甚至是一个时代。

      今年是我成为民政新闻工作者的第三年,我如愿成为一名记录者。从第一次走进殡仪馆火化间感受火化工在工作时面临的高温炙烤,到第一次跨越千里跟拍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送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再到第一次沉浸式拍摄记录儿童福利院里护理人员的一天……我发现,我的采访对象常常是远离新闻热点的人,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只有脚踏实地的耕耘和日复一日的坚守,但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安静的力量,捕捉到了安静的光亮。

      “空心村”能有多安静?山西省武乡县涌泉乡大良村就是一个“空心村”,村里没有企业、小学,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鲜有人迹的乡间小道、在枣树下一坐就是一天的老人、16岁聋哑女孩和陪伴她的一只小狗……我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子时感受到的那份寂静。但与我同行的民政干部和社工打破了这份寂静,他们走村入户,亲切地与服务对象交流,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家长里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基层民政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那份信任,这得是多少次入户走访才能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啊!而面对我的提问,一位工作人员只说了一句:“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了日常小事。”

      在一次次的采访中,我记录着平凡,也见证着不凡。我记录了福利院的儿童在护理人员的照顾下快乐成长的故事,拍摄了流浪乞讨人员与亲人团聚的温暖场景……在行走中见证,在记录中收获。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一线,用笔书写人间百态,用镜头记录社会万象,讲好一个个温暖而有力的民政故事。

      写群众生活小事 著为民爱民文章

      

      

      在2023年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议现场,记者张婷(右)和代表合影。

      记者 张 婷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016年,我来到报社养老周刊编辑部,成为一名记者,每天面对的是老年人和为老服务工作者。我常常在想:怎样做好民政新闻工作?怎样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在一次次采访中,我找到了答案。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采访对象。格西王姆6岁成了孤儿,在政府关怀下长大,18岁选择进入敬老院工作,一干就是15年。她说话声音大,因为老人们听力不太好;戴上手套,她和护理员一起拿着清洁球擦洗老人的便池;在河道里捡些石头,她就可以跟老人们一起画石头画……老人们看见格西王姆的时候总是笑呵呵的。格西王姆说,这些老人让她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在养老服务一线采访已有8年,我见过许多像格西王姆一样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而努力奋斗的人,也看到了老人们身边发生的许多可喜变化。

      我看到困难老年人的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后,他们的居家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我看到一家家助老餐厅里,老年人吃着营养美味的饭菜,暖胃又暖心;我看到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赛场上,年轻人接过为老服务的接力棒……在着力办好老年人生活小事中,养老服务工作者做好了为民爱民的大文章。

      在一次次采访中,我的问题早已有了答案:记者的力量不但存在于一件件大事、要事、盛事的传播中,还存在于对身边发生的小事、普通人的关注中。我将更加努力,跟随老龄和养老事业发展的步伐奔跑,去见证、记录和传播那些动人的故事。

      传承初心使命 追逐新闻荣光

      

      

      记者张晶晶(左)在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下庄村康寿苑采访。

      记者 张晶晶

      今年是我做记者的第11个年头,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我经常这样问自己:还能听到新闻理想的召唤吗?还有抵达新闻现场的热情吗?采写稿件是不是形成了老套路?特别是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场域,何以立足?

      今年8月底,我到革命圣地陕西延安,参加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主办的“传承初心、增强‘四力’”培训班,寻找答案。

      在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清凉山上,走进延安新闻纪念馆,通过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等,我了解到延安时期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

      通过重温《解放日报》改版历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闻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性原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了解新闻前辈穆青“勿忘人民”的故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记者赖以生存的沃土,必须坚守人民情怀,践行“四力”,深入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呼声,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一路走下来,一路看下来,我想,到延安就是为了从老一辈新闻人身上汲取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好地承担起党赋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特别是从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现场归来后,我经常想起清凉山上的一幕幕。它激励着我,传承新闻初心,用笔记录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书写一名民政新闻工作者的荣光。

      去“远方”,去见无数的人

      

      

      记者周亮(右)深入陕西省周至县马召镇辛口村,采访进村入户送包裹的快递小哥。

      记者 周 亮

      区划地名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项民政业务,因为这项业务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治理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想围绕这项业务写出好的新闻报道,并不容易。一方面,区划地名有些抽象,关系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区划地名太过“基础”,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用而不觉,它的作用往往会被忽视。直到,我在基层、在一线,采访了那些因区划地名工作而受益的人。

      在撤镇设市的浙江龙港,我见到了41岁的徐瑞刚。他从老家河北来到龙港创业,投身当地火热的基建项目,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蝶变。“设市后,老百姓享受到了更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在龙港实现更好发展。”徐瑞刚充满期待。

      在皖鄂两省交界处的安徽省宿松县佐坝乡梅园村,我见到了村民王茂玉。饮水难曾是全村人最发愁的问题,但在宿松、湖北黄梅两地民政部门的推动下,界线毗邻地区多部门签订了跨省自来水供水协议。从此,身在安徽的王茂玉喝上了来自湖北的自来水。“你瞧,这水多清澈。”王茂玉很是满足。

      在陕西省周至县马召镇辛口村,我见到了快递小哥陈璐飞。他告诉我,快递进村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以前,村里的路没有名字,导航不到,一般不送货到户。村民马春宁接过陈璐飞递过去的包裹,高兴地说:“我还有几个快递,显示这两天就能送到,比上县里物流点取方便多了。”

      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人、一件件鲜活的事,让区划地名具象化了。正是去了“远方”,去见了无数的人,我才很荣幸地记录下了他们因民政工作而倍感温暖、变得幸福的故事。而这,也正是民政新闻工作者的荣耀。

      努力做好新时代的记录者

      

      

      记者李洋在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采访。

      记者 李 洋

      2015年,我迎来职业生涯第一个记者节,在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我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需下足功夫、努力奋进。

      我精心制订学习计划,虚心向同事请教写作技巧,认真阅读各种书籍,关注民政行业动态,提升捕捉新闻热点的能力,筛选亮点进行采写。

      2018年的一次采访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湖南省邵阳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留守儿童较多,当地民政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试点工作。我用一周的时间采访了邵阳市的4个区县、6个村。在采访中,大祥区板桥乡立新村的一名9岁男孩让我格外关注。他每天晚上躲在鸡窝里看母鸡抱着小鸡睡觉,说“感觉很温暖”,他的话让我很心疼。后来,志愿者经常陪他,和他谈心,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而且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我以他的故事为主线,把民政部门做了什么、志愿者如何开展活动、孩子有了怎样的变化展现出来。这次尝试也让我体会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才能写出让自己满意、读者爱读的稿件。

      近年来,报社加快了融媒转型步伐,我积极参与到“民政热词·主播说”录制、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报道等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自己得到进一步成长,并向成为一名好记者的目标迈进。

      用一颗共情的心去讲述、去传递

      

      

      记者周佩滢(右一)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采访。

      记者 周佩滢

      作为一名民政新闻工作者,和其他新闻从业者有何不同?

      2024年国庆节前后,我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栗树垴村采访,看到了基层民政工作的温度与精度。在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民政部门对身有残疾的吾帕给予相应救助后,还专门为身高只有80厘米的她定制了一个特殊的四轮滑板和一套没有桌腿、支架的家具,让吾帕在专属的“半米空间”里正常生活;在下姜村,身患鼻咽癌的姜联海得到了及时救助,痊愈后的他,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了月薪4000元的工作,重燃生活希望;在栗树垴村,结婚多年的村民穿上民族服饰,在精心装饰过的政务大巴前排队补办结婚证,仪式感满满……这生动真实的一幕幕,无不体现着民政工作的温暖。

      此刻,我内心也有了答案——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种以人为本、设身处地的尊重和关怀,生动诠释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作为一名民政战线的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来自基层民政的声音,用一颗共情的心去讲述、去传递。我想,这才是讲好民政故事的关键。


    原文链接: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2315/content.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