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年人正在餐厅里用午餐
记者 蓝青/文 牛贝贝/图
辽宁沈阳市牡丹社区,是个老小区。
“老”有老的“难”:社区始建于1983年,房龄老、设施老;在3000多户居民中,老年人占比高达40%,老年人中空巢比例又超过30%。
“老”也有老的“宝”:这个沈飞公司的职工宿舍区里,老党员多,老劳模多,老工匠多,老工人多……这些从共和国火红建设年代走过来的老同志,对党忠诚,对事业充满感情。
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的牡丹社区,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建、改善人居环境、开展为民服务等情况,祝愿大家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牡丹社区党委带领全体居民,发扬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相继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软硬件升级等多项工作,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大家庭,用工匠巧笔绘就沈城最美的为老服务之花。
党建聚心 老旧小区华丽转身
在初冬的一个午后,记者走进了牡丹社区李水、张云秀的家中,尽管在一层,但是阳光依然晒进了半个屋子。
总书记当时在牡丹社区考察时,走进家中看望了这两位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
李水、张云秀老夫妻,既是牡丹社区的老住户,又是新居民。1991年他们搬进牡丹社区,住了十多年后,眼看着社区居住环境越来越差,于是在外边买房搬离了小区。
家搬走了,党组织关系还留在牡丹社区。李水每月回社区交党费时,慢慢发现社区软硬件环境都在一天天变好,而且更吸引他的是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一系列养老服务,于是,在2021年又重新买房搬回了牡丹社区。
牡丹社区华丽转身的背后,凝结着社区党委一班人的艰辛付出与努力。书记王晖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11月就任牡丹社区党委书记伊始,就带领居民相继解决了供暖、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问题,并赢得了居民的信任,随后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也因此顺利进行。
牡丹社区共有住宅60余栋,居住的多是沈飞的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在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最大化地让居民参与进来,先后填写调查问卷2800多份,根据居民意愿定制“需求清单”,并将其体现到改造方案中。
小区改造但凡遇到阻力的时候,总有沈飞的老领导、老党员、老工人站出来,与社区干部一起做工作解难题。“老同志带头组建义务监督小组,一个党员带动起一片,一点点像滚雪球般把所有的居民都融了进来。大家从‘站着看’到‘跟着干’,保证了改造工程圆满完成。”时至今日,王晖说起来依然很是感动。
“你看,如今小区封闭管理,更安全了。万伏高压电入地了,各种活动设施建起来了,红墙绿树掩映,小区更漂亮了。更高兴的是我们回来了,总书记进了我的家门,我们一家人的兴奋劲儿几个月都没过去。而今我的儿子、儿媳都向单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小孙子学习也非常卖力气,说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张云秀笑呵呵地说。
不忘嘱托 为老服务送到身边
时值中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开餐,今天有大家喜欢的烧鸡腿、酸菜白肉、炖土豆茄子等二荤三素一汤,还有炸刀鱼可以外带。餐厅有150平方米,整洁明亮,当天大约有100多人在这里用午餐,绝大多数是高龄老人。大家有序地排队取餐,然后一起围坐吃饭、聊天,仿佛又回到在沈飞工作时吃食堂的场景。
一位正在用餐的老人高兴地说:“从2018年开始,社区就开设了养老食堂。我老伴吃素,家里基本不做肉食,这食堂可救了我了。一天三餐都可以在这里解决,60岁以上一顿10元,80岁以上8元,还可以送餐上门。”
记者跟随餐厅服务人员为独居老人单书清上门送午餐。一路上,送餐人员介绍说,像这样的送餐,一天要送十多户。餐厅每天服务社区居民300人次以上,有的老年人已成为食堂的忠实“粉丝”。
助餐只是为老服务的一个项目,还有助浴、家政保洁、照料护理等众多项目,以无偿或者低偿的形式送进家门。
在社区里,特困、低保、低保边缘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重度失能老年人,每月可免费享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时长45小时,中度和轻度失能老年人每月可免费享受服务时长30小时,其中,选择保留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的老年人每月可享受服务时长20小时。社区高龄老人多,照料的子女也大都进入老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家属可以短期地将老人送到机构照顾,为自己获得一些喘息的时间。
为链接起更多的社会资源,社区党委将辖区内的辽宁省教育厅、242医院、航空实验小学等单位的党组织力量聚起来,共同服务于社区的“一老一小”。近邻医院为社区内的所有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跟踪健康数据,并针对健康状况建起内科、内分泌科等线上咨询诊断群,还为突发疾病的老年人开辟绿色就医通道。
“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学习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把社区建设当一个大工程来做,先搭好架子,然后一点点充实完善,落实好总书记在考察社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满足‘一老一小’方方面面的需求。”王晖说。
志愿服务 和谐社区你我共建
每月的8日,是社区的大节日,因为这天是“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为居民提供现场服务的日子,风雨无阻。
虽然活动从8时30分开始,但是志愿者们都提前来到现场,摆好坐凳,做好各项准备。几张椅子、几把剪子剃刀,几块磨石,便是服务工具。
居民把这天当成老友聚会的大日子,有的人不到8点就来了,聊天、说笑,好不热闹。一位坐着轮椅来理发的老人说:“虽然志愿者也可以上门服务,但是我就想来这里,看看老友和热情为我们理发的老同志,和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总书记考察社区时,队员赵宝哲代表服务队向总书记汇报了志愿服务的情况。“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亲切话语一直在激励着大家。我退休后做志愿服务15年,深深地爱上了这帮初心依旧、使命不改的老伙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小车不倒只管推、服务别人快乐自己的精神品格。”赵宝哲激动地讲述着。
队长马春英原是沈飞公司的工会主席,曾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她把服务队的微信群名定为“为人民服务”。
服务队目前有17位成员,平均年龄71岁,大部分是沈飞的退休职工,同时还有慕名而来的沈阳市劳动模范单国刚和“理发快手”卢淑芝。单国刚是居民欢迎的磨剪子、戗菜刀的好手;卢淑芝下岗后开过理发店,现在还是志愿服务队的技术指导。服务队的老队长张宝印今年76岁,为居民理发20多年,依然老当益壮。
在牡丹社区,像这样的志愿服务队还有“党员楷模宣讲团”“巾帼萤火志愿服务队”等8支,开展理论宣讲、助老便民、卫生保健、普法宣传等各种活动。
社区还根据居民意愿,组建舞蹈队、歌唱队、八段锦队等文化团队。正在排练舞蹈的老人争着向记者表达着开心:我们加入各种各样的团队,离开电视、走出家门,感觉越活越年轻了。
王文义,2001年从沈飞党委组织部长的岗位退休后,以一个普通的党员身份回到了社区,并主动加入宣讲团,每月20日为党员上党课。他说,我们在军工企业受党教育多年,“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信念根植于心,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
王文义展示了他的学习笔记,记录本上还精准记下每次党课的时间、题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已经写下4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讲授了93场党课。“总书记考察社区时我汇报了工作,他叮嘱我要保重身体,鼓励我们老党员发挥余热。我一直记着总书记的嘱托,把全部精力投到工作中,为沈飞发展,为和谐社区建设发光发热!”
记者在牡丹社区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家家户户亮起了灯光。
灯火温暖、户户安然。
记者手记
呈现不一样的“牡丹”社区
媒体关于牡丹社区的报道有很多,珠玉在前,如何呈现一个不一样的“牡丹”?
答案在走近牡丹社区的那一刻便获得了。当得知牡丹社区是沈飞的职工宿舍区时,记者脑海里瞬间跳出了很多相关词条:东北老工业基地、共和国长子、航空报国、劳模工匠……我想或许可以从这些词条中,找到牡丹社区完美蜕变的一些关键因素。
在牡丹社区采访,记者看到老党员带领群众与社区党委一起攻坚克难,看到老劳模、老工匠利用技术专长为民服务,看到老航空人为孩子们办起“四点半课堂”传授航空知识……正是有了这些老同志的参与,社区建设才有了更多的力量,社区也有了新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对新时代东北振兴作出部署。在牡丹社区考察时,总书记也祝愿大家“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东北的全面振兴离不开党中央的擘画,也离不开每一个东北人的微小贡献。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和传承。
如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赋能现代社区建设。那些生活在牡丹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工匠,积极参与改造老旧小区,共建和谐社区大家庭,乐此不疲。
我们坚信,在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的殷殷期许中,产业工人传承和弘扬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必然能在新时代迸发新的力量,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