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云
一
不言说岁月的大洋大海,也不言说历史的大江大河,我庆幸生在一个有读书传统的家庭,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幸福。
小时候,我生活在长乐的一个小乡村。那里没有图书室、没有书店,最好的去处便是五开间、三进院的黄文肃公祠堂。祠堂正面朝西,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墙体上有着长袍的南宋学子在环峰书院读书的浮雕,这便是整个村落的点晴之笔。祠堂里有一个隽秀幽雅的戏台,正面立着黄勉斋公塑像,上头悬有“理学正宗”“道统斯托”等牌匾,四周挂着用厚实的宣纸和裱轴制成的楹联。每年放寒假之时,冬日阳光透过祠堂的天井,热烘烘晒着戏台对面一排排的木椅。我们一群孩子前呼后拥,叽叽喳喳,在里面玩捉迷藏游戏。村里的老人靠在板凳上晒着日头,他们捻着须,眯起眼,慢悠悠讲些有关先祖的读书往事。老人们大多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但他们守着这个饱经沧桑的祠堂,也是一副饱读诗书的模样,讲起黄勉斋“侯师三月”,朱子对他托孤托道、“衣钵相传”的故事,讲起先祖在家庙留下“学莫先于读书”的祖训,那些与求学、读书如影随形,引而不发的落寞和悲哀,梦幻泡影的随缘和豁达,都化作一个宏大叙事:读书,是神圣的大事!诗书传家,足以福荫后代!
先祖黄号勉斋,是朱子的女婿,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再三勉励后人要“勤勉读书”。那时的我并不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但先祖把读书的种子撒在那个小村庄,撒在我嗷嗷待哺的心田,它是暗夜中的一丝亮光,又仿佛是一处避风港,允诺着人生惊涛骇浪中的撑持与呵护。记得夏夜星空下,我们搬着小凳子,坐在榕树下,听老人闲谈林默娘、朱熹、林则徐、蔡襄、苏颂、施琅、陈嘉庚的故事。老人告诉我们,福建历来文风鼎盛,代代英才辈出。这些先贤都是国家的栋梁,他们施展才华,为人类造福。这些先贤也有作为文人的一面,他们的高情雅韵,浓浓的生活情趣,也主导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那个尊师重道、弦歌不辍的时代,我渴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通过读书,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担当的人。
十多岁时,我有个日记本,外面包着厚厚的皮,中间有一把小锁,我喜欢在里面写一些稚嫩的心事,然后锁起来。老家有个小庭院,种着万年青、茉莉花,也种芒果树,芒果树春天长出嫩芽,夏季结着一树青绿的果子。我时常坐在这棵芒果树下看书。上初中时,我便读了一些文学名著,开始尝试写散文、诗歌。后来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小故事后,便梦想着成为作家,偷偷报名了鲁迅文学院业余作家班,但是一直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来。
二
后来我进城生活、求学,遭遇了很多事,触摸了粗糙坚硬的生活表层。读和写,像两个沉默相遇的旅伴,被命运的激流裹挟,互相打量,彼此间的距离那么远,相遇也没那么容易。我前半生的人生之路就是不停地读书考学。父亲天天念叨,“文曲星”的后代要读好书,要考第一,至少要中个“进士”。上个世纪90年代,你想脱离原来生活的小城市和乡村,除了这一条人生登天之梯,没有别的道路。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读书、笔耕不辍,终于完成所有的学位课程。此后的读书,在我心中便拥有一个与此时此刻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优越位置,书的世界真正被打开了。
当我做梦都无视一切,直奔那卖书的地方,当我在图书馆走过那么多的书架,发现有那么多书等着去看的时候,一种既兴奋又惆怅的感觉萦绕不去。读书的痴念就像野草一样漫无边际地疯长,看到有兴趣的书我就会借回来看,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到有关文学、哲学、历史等的书籍,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有一次竟然借了一整汽车后箱的书。去北京短期工作时,竟然带了半个行李箱的书,为这些书交了500元运费。我是一个健忘的人,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记不清楚到底读过什么书,只是记得那是一段静谧的日子,一段浮在空中的日子,有“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有段时间特别迷恋经济学,就去读林毅夫的结构经济学教材,一开始还好,后来碰到大量数学知识就败下阵来。后来就转向读一些法经济学的书,比如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从而发现波斯纳的法理学,如《法律与文学》很有意思,但似乎读得也不是太懂,需要花费功夫才能攻下来。为了给自己找个坚持下去的动力,就开始记录下相关的信息,发表了一些读书随笔,不仅涉猎法学,还延展到福建历史文化、乡土人文。这些书籍连成一片广阔的森林,他们的体量如此庞大、情感和生命的强度如此浓烈,我们得把自己的情绪和日常经验放进去,稀释书页里的浓度“只取一瓢饮”,然后青灯黄卷地去读书、程门立雪地去请教、搜肠刮肚地去措辞、殚精竭虑地去深思。
三
书的世界尽管“浩如烟海”,书的世界也可以“天涯若比邻”。那天,应邀去于山太平古街的勉斋精舍讲“黄勉斋与闽学传承”。当地政府重修了先祖当年讲学过的地方,常年在此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让读书的根脉深深地扎进这块沃土。勉斋精舍里济济一堂,坐满了男女老少。从古讲到今,从远讲到近,我们回顾黄勉斋的求学经历及对闽学的贡献。闽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辉煌的成就,发端于南宋初期福建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等,朱熹通过他们承接起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的理学思想,他是集大成者。黄作为闽学的第一传人,终身以弘扬和传播闽学为已任,使得闽学文脉绵延不绝,为这片大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家有洙泗,户有邹鲁”“比屋为儒,俊选如林”。
在提问环节,大家争先恐后上台发言,有的显然做了精心准备,语气从容,抑扬顿挫,并且提的问题很有深度;有的因为紧张卡了壳,憋得满脸通红。有一位老者唰地一下站起来,说:“能够在勉斋精舍听黄勉斋后人讲黄勉斋的故事,真是太幸福了。”大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这些笑声犹如平静水面上漾起的涟漪,也荡漾在我的心里。那一刻,我明白,大家脸上的笑容以及言谈之间的满足,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就是读书是福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遍地书香的坊巷,这是一个书香充盈的时代。日子一天一天走,书一页一页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内心,徐徐地加热。自是书香恒久远,唯有书香最醉人!
责任编辑:林少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