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保障

    检察“春雨”滋养古树长青

    来源:陕西政法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12-26

      

      古树,作为大自然馈赠的珍贵遗产和历史文化的鲜活见证,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生态的奥秘。它们以苍劲的枝干、茂密的树冠,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增添了一抹独特而深沉的绿色。

      据统计,我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树龄超过1000年的有10745株、超过5000年的有5株,且都生长在陕西。面对古树保护,陕西省检察机关立足自身检察职责,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5000年以上古树仅有5株,都在陕西,生长在白水县仓颉墓的仓颉手植柏就是其中之一。这棵古柏树高17米,树围7.8米,地围9.9米,平均冠幅14.5米,被誉为文明之根,也叫‘长寿树’。”12月2日,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敬宇介绍道,“每棵古树都有独有的‘身份证’,通过扫描保护牌上的二维码,就可浏览古树的相关信息。”

      古树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见证历史,得益于人们从古至今持续不断地守护。

      为切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白水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行动,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效能,助力县域内古树名木得到妥善保护。白水县检察院与当地县林业局主动沟通衔接,及时掌握全县古树名木底数、保护现状、编码挂牌等情况,同时与县人民法院积极协作,在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的仓颉庙建立了司法保护基地,以此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在工作中,当地检察机关还对全县8个乡镇、街道的古树名木进行了逐一寻访,充分了解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针对发现的病虫害问题,及时督促林业部门开展治理工作。在走访中,检察干警还发现了未列入古树名木名录的树木,积极促进林业部门进行上报挂牌、开展保护工作等事项,促进了未列入名录的古树保护工作。

      在黄陵,还有“世界柏树之奇”的挂甲柏,东枝似龙爪、南枝似龙头、北枝似龙尾的老君柏。此外,黄帝陵内还有8万余株柏树,巧借自然而天成。

      “古树群坐落于此,当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古树保护工作。同时,县检察院积极落实政府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的专项工作。”黄陵县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刘夏青介绍,黄陵县检察院联系县自然资源局召开古树名木保护专项会议,共同商讨研究部署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难题,并抽调院内优秀干警和县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联合对黄陵县域内古树名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根据摸底调查的结果得知,目前,黄陵县域内三级以上古树名木共233株,有14个古树群,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共3株。其中,衰弱株树木16株,濒危株树木7株,存在其他问题树木9株,死亡树木2株。

      黄陵县检察院就出现问题的古树与当地自然资源局进行磋商。当地自然资源局通过必要的扩盘、支撑、加固、复壮等措施,采取护栏、土壤改良等养护技术手段,确保古树健康生长。黄陵县检察院还督促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就黄陵县域内3株5000年古柏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与县自然资源局对古树名木开展摸底调查,运用磋商等手段督促县自然资源局依法履职,彻底摸清了黄陵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按照“一树一档”要求,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对古树名木实施动态管理。

      像这样细致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省各地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推进,并展现出诸多亮点与成效。

      此外,自2023年以来,陕西省检察机关部署推动“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建设,共招募志愿者2900余人。目前,志愿者已参与检察履职2800余人次,提供案件线索800余条。

      古树名木镌刻着历史的年轮,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绿色文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明确,古树名木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植物,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规定的“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在不断积极履行自身检察职能、汇聚保护古树名木合力的道路上,陕西省检察机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记者 高虎;通讯员 李艳)


    原文链接:http://www.sxzf.gov.cn/html/14/1466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