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闪烁的警灯照亮平安“回家路”;校园门口旁,民警、保安员、家长志愿者共同为孩子们安全保驾护航;大街小巷里,网格员奔波一线,织就“平安网”……行走在深圳,市民处处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深圳聚焦广大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市、区、街道三级全覆盖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在市级层面构建9个专项组、66家成员单位和各区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以平安稳定护航高质量发展,平安深圳建设划出了两条曲线——
一条是“上行线”:2021年至2023年,深圳市群众安全感、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上升,连续三年全省“双第一”;在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深圳市2021年至2023年均位居全省前列。一条是“下行线”:全市刑事治安总警情逐年下降,2022年同比下降20.1%,2023年同比下降16%。
平安深圳底色更亮,人民幸福成色更足,一幅幅平安深圳画卷在鹏城大地徐徐展开。
严打突出违法犯罪活动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营造良好公共安全环境
安全感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全市政法机关的大事。
今年8月,家住光明区的七旬老人甄某接到自称某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因担心扣手续费而落入对方精心设置的电信网络诈骗陷阱。深圳公安预警后立即启动保护性止付机制,并开展上门劝阻工作,成功帮助甄某避免200余万元的损失。花样翻新的电诈犯罪,让老百姓深恶痛绝。近年来,深圳重拳出击、深度治理,公安机关在打击、断卡、宣防、预警、止付、联动等“六条战线”同步发力。同时,通信、金融、教育等部门和互联网企业联手公安机关,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治理电诈。2021年至2023年,深圳连续实现立案、损失和破案、抓获嫌疑人“两降两升”。
深夜“炸街”,追逐竞驶,一阵阵急促的轰鸣声扰人清梦;平静的楼下,一块砖头打破小区的宁静……这样糟心的经历,让很多市民为之憎恶。今年以来,为有效遏制“飙车炸街”和高空抛物违法犯罪,深圳公安分别组建了专业打击整治队伍,综合施策、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压降此类违法犯罪。针对夏季社会治安规律和夜间警情案件特点,深圳公安在今年夏季严打市民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清查整治治安复杂部位,用浓浓“警色”点亮平安灯。在社区、夜市、交通卡口等不同部位,公安民警变成“守夜人”,守护万家灯火。
黑恶势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今年,深圳公安从严从快,打掉一个在深圳北站周边骑乘“摩的”进行非法揽客拉客、强迫交易的恶势力团伙和一个利用“换脸”手法伪造不雅图片进行敲诈勒索的团伙。针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深圳持续深化市场流通、教育、金融房贷等行业的整治,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50余项。广东省委平安办、省公安厅联合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2023年度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满意度为99.03%,再创历史新高,且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深圳在打击、断卡、宣防、预警、止付、联动等“六条战线”同步发力,遏制电诈案件高发态势。
推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预防、减少违法犯罪活动和安全事件发生
再好的事后处置,也不如事前预防。
深圳公安深入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自2023年起逐步探索并构建了步巡、车巡、摩巡、视频巡、空中巡等“五位一体”的巡逻防控体系,日均出动2万余名警力,强化显性用警,着力提升社会面治安掌控力。结合深圳人口密度大的特点,深圳公安全量梳理社会面人流密集、人车混杂公共场所、重点部位,按照分级分类、一点一策标准,建立“警力进商超”机制,加强“夜经济”场所防控,强化应急力量建设。
目前,深圳公安已组建由群防群治力量构成的最小应急单元8575个、“十户联防”小组3570个,进一步提高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突发案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同时,深圳创新“互联网+群防群治”模式,推动修订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为平安深圳建设汇聚强大能量。
在众多演唱会或大型体育赛事中,深圳还特别增加了警用无人机的守护。今年,深圳公安发挥无人机低空巡航的优势,打造了空中巡逻队、交警队、侦查队等8支无人机空中警队,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进一步释放警力资源,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让警用无人机实现“智慧飞行”。截至目前,深圳公安已在全市重点部位设置常态化低空巡段255条,通过警用无人机及时发现并处置社会面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安全防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去年召开的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上,分别通报了2023年度和2022年度平安广东建设考评结果、获颁授“平安鼎”单位,深圳市和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获颁授“平安鼎”。
强化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鹏城大地繁花盛开
深圳是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市民群众需求丰富多元、诉求复杂多样,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不可避免。为避免矛盾纠纷失控升级为治安案件,深圳近年来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对平安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行立法,同时各基层单位根据辖区实际进行探索,防止因矛盾纠纷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有效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
今年11月初,凌晨的一阵阵鸡鸣声打破了坪山区坪山街道坪山社区中兴东老屋区的宁静。因为这200只鸡,养鸡户和非养鸡户维护各自利益,都不愿作出让步。坪山社区发挥楼栋长“邻里式”自治功能和作用,把这起纠纷解决在网格,一周时间圆满化解。这是深圳政法机关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针对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深圳市委政法委(市网格办)在宝安区新桥街道试点推行楼栋长服务U站,推动城中村出租屋分级管理,整合“网格员+楼栋长”队伍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如今,关于网格员携手楼栋长开展基层治理的故事,已在全市各个社区演绎,打造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样板。
矛盾纠纷多元,也对调解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政法机关努力提高专业调解水平,引导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深圳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指导下,由多方共建的龙华区调解院于2023年挂牌成立,打破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条块分割状态,目前已串联起各类调解组织199个。调解专家和丰富多元解纷主体的加入,为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调解服务。
此外,结合区域性特色,关于矛盾纠纷化解的探索也在全市各个点位铺开。如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解纷中心专注于跨境争议的调解;宝安区智美·汇志5G数字产业园劳动争议调解室专门解决网络主播、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的烦恼;南山区南头街道创新实践非警务警情联调机制,推动110警情系统与民意速办系统高效对接……
2019年以来,中央政法委组织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圳积极申报第一期试点城市,聚焦体制机制、工作布局、治理方式三大板块,打造了“@深圳—民意速办”“群众信访诉求‘光明模式’”“龙岭模式”“优化诉讼前端”“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等一批特色社会治理品牌,并在全国推广。2023年,深圳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相关工作经验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
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凝聚广大群众力量齐心筑牢平安“基石”
12月2日,在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龙华万科双语学校的师生也以一场庄重的升旗仪式拉开了国家宪法日活动的序幕。该校法治副校长——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民治派出所所长朱为刚上台普法,帮助学生们增强法律思维。在第七个国家宪法宣传周期间,深圳市区多部门以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普法宣教走心又入心,献上了一场场法治文化盛宴。
除了在国家宪法周开展普法活动,常态化的普法活动也在全市铺开。今年,深圳公安每月举行一次不同主题的常态化警营开放日活动,通过“实景展现+互动体验+沉浸学习”的形式让广大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各类安全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在全市各区各街道,各种丰富多样的禁毒宣教活动“遍地开花”,营造了全民参与禁毒的社会氛围;针对高发的电诈案件,深圳市区各部门深化反诈知识普及,提升广大市民防范意识……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深圳政法机关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并制定了普法的“路线图”,着力构建新时代“大普法”工作格局。深圳布局五年内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深圳建设、文明创建等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全市54家机关单位均被纳入普法责任单位,促进普法与立法、执法、司法有机融合,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基础性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回望极不平凡的来路,眺望先行示范的前路,深圳政法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平安深圳建设,奋力在锻造政法铁军、维护安全稳定、推进法治建设、深化政法改革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