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在线

    “你得的病不是保险合同约定的病”,保险公司拒赔,法院这样判!

    来源:湖南省公安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5-09-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动动手指就能买一份保险。销售时承诺的“啥病都能保”,理赔时却百般推诿?近日,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基本案情

      2021年1月11日,周某某的母亲赵某某在益阳某保险公司处为周某某投保了某(特惠版)重大疾病保险,并如期缴纳了保费。

      保险合同约定:某保险公司承保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于等待期后因意外伤害以外的原因被专科医生确诊初次患保险合同所列的“轻症疾病”。其中《重大疾病保险条款》10.15第1点规定“原位癌”属于“轻症疾病”范畴,条款的10.30对“原位癌”进行了具体释义,同时规定“癌前病变(包括但不仅限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CIN-2,重度不典型增生但非原位癌)不在保障范围内”。

      2024年6月份,周某某经医院诊断为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II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II级)。周某某认为自己所患疾病根据现行医学标准属于原位癌,某保险公司应当理赔,并按合同约定豁免相关保费。

      然而该理赔申请被某保险公司拒绝,无奈之下周某某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

      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及相关医学书刊中关于原位癌的内容,目前医学上已形成共识,周某某所患疾病归类为宫颈原位癌。本案中,《重大疾病保险条款》系当事人订立的格式条款,条款规定原位癌属于某保险公司所承保的“轻症疾病”,又将周某某所患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II级排除在承保范围之外,与医学标准存在冲突,上述条款属于减轻或免除保险人责任的免责条款,某保险公司应尽充分的提示和说明义务。

      该案投保人系线上网络投保,某保险公司未提供相关可回溯资料证明合同订立时其对于条款的展示和说明情况,及投保人的阅览和操作情况。对于保险条款所涉医学专业概念,某保险公司也未举证证明其已作常人能够理解的解释说明义务,故对周某某提出上述免责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的意见应予以采纳。法院认为周某某所患疾病在现行医学标准上被归类于原位癌,属于某保险公司的承保范畴。

      综上,法院判决某保险公司向周某某支付保险金60000元,并豁免其自2024年6月21日以后各期保险费。该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说法

      公民购买各类保险本意是抵抗风险,然而个人投保人在风险识别和信息收集方面的局限性,加上个别保险机构在销售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条款提示不明显等问题,最终导致理赔困难。

      一、保险条款应符合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

      保险公司提供的格式条款,公众投保时往往缺乏内容调整的余地,只能选择全盘接受,这种失衡容易导致保险公司利用条款设计规避核心责任。投保人购买重大疾病保险,通常是基于对自身健康风险的担忧,期望在患病时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支持。保险合同应保护投保人对于理赔的合理期待,确保保险合同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履行。若保险公司提供的格式条款不当限缩承保的疾病范围,与现行医学标准冲突,应属减轻保险人责任、加重被保险人负担的免责条款。

      二、保险人对免责条款的提示、明确说明义务

      针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保险人应尽充分、实质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确保投保人在知情的基础上作出真实意思表示,否则相关免责条款不产生效力。人身保险合同往往涉及大量医学专业知识,超出了公众的常识范围,保险公司应作通俗易懂的说明,使投保人真正理解其中的专业概念及相关法律后果,并应加强自我监管,实施可回溯管理,通过记录和留存投保的关键环节信息,确保销售服务过程的透明性、合规性,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保护消费者权益。




    原文链接:http://gat.hunan.gov.cn/gat/ztzl2/fzyd/yasf/202508/t20250807_337678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