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捐赠救助

    多方联动精准施策 温暖守护“孤岛”人生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5-09-29

      

      近年来,阿拉善左旗民政局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创新构建“主动发现+精准施策+多元协同+长效帮扶”救助机制。马某救助案例作为典型实践,生动展现了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民生、化解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案例背景  

      马某,男,47岁,精神二级残疾,未婚。2005年大学毕业后因患抑郁症长期未就业,依靠父母照料。2022年10月至11月,其父母相继病故,遗留的房产归属弟弟所有,马某被迫迁至父亲留下的未装修毛坯房,无水电暖气、无收入来源,生活陷入绝境。加之户籍滞留北京未迁回、性格自闭、与社会脱节,生存环境极度恶劣,成为典型的“流动边缘人”。  

      二、主要做法

      构建主动发现机制,织密困难群体监测网络。街道建立“网格化+铁脚板”排查模式,将特殊困难群体纳入网格员日常巡查重点对象。在疫情特殊时期,社区书记通过“敲门行动”发现马某异常情况后,立即启动“一户一档”建档程序,联合民政、公安等部门开展多维信息核查。通过建立社区干部包联制度,形成“日走访、周研判、月跟踪”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困难群众需求第一时间被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被响应。

      实施阶梯式精准救助,破解多维困境难题。针对马某面临的居住、生活、户籍、医疗等复合型困境,街道实施分阶段、递进式救助策略:初期通过临时救助备用金解决水电基础设施和生活物资短缺问题;中期依托低保政策建立长效生活保障;后期联动多方资源解决住房修缮和残疾保障。特别是在户籍迁移中,创新“特事特办”工作法,协调公安部门提供上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创新多方协同模式,凝聚社会救助合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救助体系。民政部门统筹政策资源,落实临时救助、低保等政策;街道发挥枢纽作用,协调热力公司减免费用、申请“救急难”资金;社区承担一线服务职责,提供生活照料;残联及时介入开展残疾评定;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房屋修缮。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救助方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工作格局。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巩固救助帮扶成果。在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注重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一是推动政策衔接,将低保与特困供养政策有序衔接,确保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二是加强医疗保障,将精神疾病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计划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提供心理疏导和生活技能培训。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家庭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救助方案,防止返贫致困。

      马某救助案例的成功实践,充分彰显了社会救助在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阿左旗民政局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推进共同富裕贡献基层力量。


      


    原文链接:http://mzt.nmg.gov.cn/mzzx/jcxx/shjz/202509/t20250925_27957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