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司法守护明长城 兰州市城关区法院这样保护烽火台遗址

    来源:甘肃政法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5-10-10

      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蔡家河烽火台及东湾烽火台遗址,均属明代长城体系,是明代长城的有机组成单元,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皋兰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蔡家河烽火台及东湾烽火台遭到破坏,以皋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皋兰县石洞镇政府为被告向城关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要求判令两单位履行长城保护职责。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以“勘察+庭审+座谈”三位一体的办案模式,审理长城烽火台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为文化遗产筑牢法治屏障。

      

      实地勘察

      用脚步丈量司法保护的责任

      

      9月11日,距离庭审还有6天,该案承办法官张金凤带领团队干警,与皋兰县文旅局、石洞镇政府工作人员一同奔赴皋兰县石洞镇,对涉案的蔡家河烽火台、东湾烽火台进行现场勘察。承办法官发现该县在实施的大面积绿化项目中,草木种植和灌溉管道铺设严重改变了烽火台历史风貌和土体结构,随即查看遗址内草木长势,拍摄管道线路,记录周边环境变迁对遗址的影响。“绿化本是好事,但用错地方就是破坏”“遗址保护不能只看卷宗,必须亲临现场,才能作出最符合文物保护规律的裁判”张金凤说道。

      

      

      

      

      此次勘察不仅核实了烽火台墙体毁损、绿化破坏等状况,还听取了文保专家和属地干部的意见,全面掌握了遗址现状与保护难点,为案件高质效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庭审观摩

      打造文物保护法治公开课

      

      9月17日上午,法槌声响,案件正式开庭。庭审采用观摩庭形式,兰州市人民检察院、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兰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城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以及兰州市辖区长城烽火台属地乡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等共60余人到场旁听。


      

      

      庭审中,检察机关指出被告单位未及时履行法定职责,致使两座烽火台遗址持续遭受人为破坏。被告单位予以回应,并说明目前已采取的临时保护措施及现实困难。合议庭引导双方围绕履职认定、责任划分、修复可行性等焦点展开辩论。旁听人员全程专注聆听,表示通过现场观摩直观了解了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明晰了文物保护领域的法律边界与履职要求。

      

      凝聚共识

      共筑长城保护“法治合力”

      

      

      

      庭审结束后,城关法院当即组织召开“加强长城烽火台保护,共促文化遗产传承”府院联动专题座谈会。会上,兰州市文旅局介绍了全市长城资源的基本情况、保护现状与现实难题;兰州市检察院从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出发,总结了全市涉长城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皋兰县文旅局汇报了案件整改进展与实际困难;城关法院案件承办法官结合实地勘察和庭审焦点,分析了当前基层文物保护的共性难题,并提出切实建议。随后,与会人员就进一步做好长城文物价值挖掘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城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春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要以本案审理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司法与行政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协作配合,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共护长城遗址的法治化长效机制。

      

      夕阳余晖洒落在古老的烽火台上,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曾见证烽火传讯、边关岁月的遗迹,如今正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迎来又一次新生。城关区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历史脉络,让巍巍长城不再因岁月侵蚀而凋零,让长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5189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