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综合资讯

    数字赛场“武”出精彩 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技术技能竞赛创新设置试题解析环节

    来源:广东政法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5-10-10

      群英聚首,论剑江城。

      9月24日,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技术技能竞赛在湖北武汉落下帷幕。这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场实战练兵。作为首次以“检察技术”命名的全国大型竞赛,这场竞赛有何不同?赛场内外有哪些精彩故事?选手们感受如何?记者全程跟踪采访。

      以赛促学,对检察技术人才的全面“体检”

      9月22日,全国检察机关31支队伍93名检察技术精英齐聚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开启检察技术技能竞赛的激烈比拼。

      竞赛围绕卫星遥感取证和电子数据取证展开,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卫星遥感取证是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证据固定和成效检验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生态环境损害类案件办理中有强烈需求,在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中也有重要应用。电子数据取证则广泛应用于网络犯罪刑事案件审查和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这两项技术是目前检察机关应用最广的。

      竞赛前一晚,记者见到了巡视考场准备情况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钟福雄。“此次竞赛是落实最高检《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技术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具体实践。”钟福雄表示,“选手们准备竞赛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相信通过竞赛能进一步提高检察技术人员卫星遥感取证、电子数据取证的能力水平,增强检察技术辅助检察办案质效,培养一批检察技术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

      “竞赛考题主要来源于真实案件,模拟了实际办案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考察的是检察技术人员真刀真枪辅助办案的能力。”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电子证据一处处长李佳告诉记者。卫星遥感取证技能个人赛主要考察选手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发现案件线索、提取固定影像证据及遥感制图能力。在电子数据取证技能个人赛中,涵盖各类检材,考察选手从大量电子数据中发现线索、提取证据、辅助检察官示证的能力。

      “这次竞赛,也是对全国检察技术人员水平的一次摸底。通过竞赛,我们能了解哪些技能大家已经熟练掌握,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后续我们也会对选手相对薄弱的技能,采取针对性提升举措。”李佳说。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声像和电子数据鉴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弘是担任电子数据取证技能考察方向的评委。在她看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类案件中涉及的电子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这些电子数据往往成为案件侦破和审判的关键依据。检察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开展特殊案件的电子数据取证工作,还要对其他单位提交至检察机关的技术性证据进行专业审查,这对检察技术人员取证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场富有挑战性的竞赛,对选手们来说就是一次全面“体检”,发现短板后,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改进。

      贴近实战,技术赋能高质效办案

      “现在开始考试!”9月23日8时30分,开考指令发出,检察技术技能竞赛正式拉开帷幕。第一场考试为4个小时的卫星遥感取证技能个人赛,选手们点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紧张感很快笼罩考场。

      “刘攀答对+1,连续答对9次。”“姚天钧答对+1,连续答对21次。”……在选手们紧张作答时,参赛楼上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实时展示选手们的答题情况,左边还有分数排行榜,观看实时成绩的各省领队们也立即被带入紧张状态。

      “看到我们选手的成绩好,肯定是既兴奋又紧张。”山东省检察院检察技术部副主任张磊告诉记者,该省参赛的两位选手排名都比较靠前。“我们始终认为检察技术是一项实操性很强的业务,必须学用结合,才能真正提升。仅在今年,我们的选手就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帮助检察官办理了环渤海专案等多起公益诉讼案件。”

      山东省单县检察院检察业务管理部主任刘攀对上述观点十分认同:“此次竞赛的试题非常贴合办案实际,比如有道主观题是根据湖泊水体的遥感光谱特征,通过光谱数据计算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从而排查污染物来自哪个地方,可以帮助我们从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中发现问题。”刘攀表示,这次考题逻辑性很强,对办案应用到的技术能力做了细致全面的考察。可以说,这一套试题完全可以作为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知识库收藏。

      当天下午2时,4个小时的电子证据取证技能个人赛开考。在会议室,当大屏幕上显示答题剩余5秒时,领队们不由自主开始口头倒数,当成绩定格的一瞬间,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考场外,记者见到了连考两场、稍显疲惫的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检务保障部三级主任科员成磊。“这次竞赛有很鲜明的检察特色,如电子数据取证个人赛中,在对各个检材(电脑、手机、服务器等)串并分析的过程中,会涉及司法人员职务犯罪、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成磊说,这场考试既考验选手的取证基本功,也考验体力、耐力和做题策略。

      广东省珠海市检察院检务保障部四级主任科员罗扬博也有同样的感受:“题量非常大,竞赛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考察出综合能力。这进一步锻炼了我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我也会把这次竞赛中学到的知识以及与同行交流的经验带回去。”

      赛后复盘,技术人员现场教技术人员

      团体赛与个人赛不同,更强调团队的协作配合能力。在5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不同团队有不同的战略战术,尽可能让每名成员充分发挥特长,在协作中攻克每一道难关。

      比赛进行中,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特邀嘉宾进行了巡考。

      “选手们状态非常好,都集中精力在答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宋克兴告诉记者,竞赛组织科学严谨,竞赛内容创新融合。开展检察系统技术大比武,促进了各单位和选手的交流学习,带动了检察机关技术能力的整体提升。同时,大赛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嘉宾、媒体等现场观摩,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检察系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需求。观摩比赛后,宋克兴建议:“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检察机关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检察机关也要加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加强技术人才和资源的共享。”

      在受邀观摩大赛的最高人民法院相关人员看来,竞赛考题是能力导向型,要求检察技术人员结合检察办案需求来作答,各环节的设置都让大家感受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9月24日下午,当检察技术技能竞赛总结颁奖大会上宣布竞赛结果时,大家惊喜地发现,获得“技术标兵”与“技术能手”称号的选手中,不仅有纯技术人才,还有从业务部门转型到技术部门的选手,更有一线办案检察官。

      “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之间是水乳交融、协同并进的关系,检察技术的发展也必将为检察办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曾经在业务部门的工作经历,让我更懂得他们需要什么。”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彭森嵩告诉记者,参加这次竞赛让他掌握了一些工作中尚未运用过的技术,以后能够及时协助检察官。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田阳取得了亮眼成绩:“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过程中,我渐渐对卫星遥感技术产生了兴趣,就利用网络视频、最高检组织的培训主动学习。在学习与运用中对技术赋能办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业务和技术的结合点在哪里。”

      9月25日,最高检专门安排了一场复盘——优胜团队代表为参赛选手进行详细的试题解析,让技术人员现场教技术人员。

      “我们不仅知道错在哪里,正确答案是什么,更了解高手的解题策略。”“课程结束后我留下了几位‘技术标兵’的联系方式,以后有问题可以向他们请教。”参赛选手们表示,这次既出题又解惑的竞赛让他们收获良多。

      “成绩只是竞赛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希望大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精进技能、挺膺担当,为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钟福雄勉励大家。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index/zfyw/content/post_1876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