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贴在社区宣传栏上的12338妇女维权热线宣传单,成为李红(化名)最后的希望。
李红和丈夫是半路夫妻,原本在外打工,日子虽苦却也和睦,转折始于丈夫意外重伤。回到灵武老家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李红一人肩上——既要照顾养病的丈夫和年迈的公婆,又要独自撑起一家小饭馆,最终疾病缠身。而公婆的不解、小姑子的闲言碎语、丈夫的视而不见,让她一度绝望,想到了离婚。
2024年6月,李红和丈夫来到自治区妇联,在维权律师面前,李红一开口便情绪决堤,而她的丈夫只是重复着:“我不同意。”察觉到沟通的僵局后,律师决定将夫妻二人分开沟通。律师冷静地为李红分析现状,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指出若此时离婚,她可能暂时无法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在另一间调解室,律师与李红的丈夫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鼓励他重拾男人的担当。当夫妻二人再次面对面时,律师引导他们回忆过往的温情与共同走过的艰难,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沟通。最终,横亘在二人间的冰墙渐渐融化,他们携手离开,决定再给这个家一次机会。
3个月后回访,李红的语气轻松带笑。他们搬出了婆家,丈夫像变了个人。一场几乎破碎的婚姻,因一次及时的求助和专业的引导,终于重回了港湾。
李红的故事,是自治区妇联依托维权阵地,做实普法宣传,维护“她权益”的一个生动缩影。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自治区妇联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职责,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探索建立“153”普法模式,依托维权阵地、借助专业力量、紧扣重要节点、关注特殊群体、活用媒体平台,用妇女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让法律知识“活”起来、“动”起来,推动法治意识融入日常、入脑入心,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
“什么是家庭暴力?遭遇家暴应该怎么办?如果掌握确凿证据,当事人不仅可以提起离婚诉讼,还有权要求损害赔偿……”在一场聚焦反家庭暴力与抵制高额彩礼的普法讲座中,宣讲律师结合真实案例,向现场80余名群众解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深入剖析家暴和高额彩礼带来的危害,并指导大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践行文明新风。2022年,自治区妇联启动“巾帼心向党”普法宣讲活动,在全区城乡社区全面铺开,取得了广泛的群众反响与社会效益。
一股普法学法、尊法用法的法治新风,吹遍了全区各个角落。“八五”普法启动以来,自治区妇联以全方位的普法体系,将法治精神延伸到基层末梢,推动普法宣传工作蓬勃开展,织就了一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组织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在全区开展普法讲座700多场,近10万群众受益。编印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问答100题》等宣传资料近10万份,举办网络知识竞赛,参与人次达20万。在媒体和妇联官微开设普法专栏,播出视频147期、音频920期。在海原县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示范活动,在银川市举办“庆三八·送法到基层”分享会,联合法院、检察院开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题开放日56场。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等节点为契机,组织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法律工作者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普法宣传讲座1万场,发放资料3万多份,现场接受咨询3400多人次,受益群众30多万人次。
普法深入,维权随行。在深化普法宣传的同时,自治区妇联以机制建设为妇女维权工作“立柱架梁”,将法治保障落到实处。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妇女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相关厅局印发《宁夏涉家暴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警情案件信息双向推送机制》等政策性文件20多份,不断夯实制度保障。全区设有家庭暴力庇护中心7个、家暴损伤鉴定中心5个,五市和22个县(区)均建立婚调委,县级以上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全面建成,通过随叫随到、轮驻方式嵌入同级综治中心,形成矛盾纠纷联动化解合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