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撤销备付金账户利于规范支付市场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2-06-24

      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下发了《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引起各界关注。《通知》要求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并要求支付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销户计划,明确销户时间。这就意味着,我国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将在2019年1月14日前100%集中交存。

      何谓“备付金”?简单地说,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购物,需要预付货款,但这笔款项通常并非直接打到商家的银行账户,而是先存放在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上,待消费者确认收到货之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再把货款转入商家账户。这一笔笔消费者暂时存放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预付资金就是“备付金”。

      备付金的产生与中国网络支付发展的模式有关。长期以来,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的发展,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度介入到支付流程中,承担着信用中介角色,形成了担保交易模式。如此一来,买家不必再担心付款后收不到货,而卖家也不必再担心发货后收不到钱。这一模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但也产生了另一个巨大的外部效应:支付机构沉淀了大量的备付金,粗略估计,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总额已达1万亿元以上。

      支付机构掌握海量备付金的实际控制权之后,形成了若干风险点:第一,支付机构利用手中的备付金资源与银行讨价还价,坐地收钱,依靠赚取备付金利息而生存,缺乏创新的内生动力,对行业长期发展不利。第二,部分支付机构挪用或违规占用备付金,甚至携款逃跑,从而形成大量风险敞口。第三,一些支付机构通过与数量不等的银行签署协议,对支付指令进行收集、整理和轧差,并通过在各合作银行备付金账户的资金增减,实际上已经介入到了清算甚至是结算环节。相较之下,银联的传统跨行清算模式也只不过是支付指令的中转,并不涉及资金的结算。这就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脱离了原有的支付业务定位,形成集支付、清算、结算于一体的业务发展模式,由于交易信息不透明,容易滋生风险,也给央行监管带来挑战。

      为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运行,央行从2017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要求支付机构集中存管一部分备付金。2018年6月,央行提出要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11月29日的《通知》是对上述战略的细化部署和具体要求。

      由于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释放撤销备付金账户的信号,一些大型支付机构也早已启动了转型应对之策,虽然它们短时间内也会损失不少备付金利息收益,但由于其市场份额高,收益来源更为多元化,且研发创新能力较强,因此对其影响有限。而主要依靠备付金利息生存的中小支付机构将受到较大冲击。其中一些机构将倒闭,支付牌照的价值亦可能缩水。当然,这也会促使一些支付机构转变经营模式,更多地依靠开发新场景、提升产品附加值、开拓新市场等创新方式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消费者而言,备付金集中交存后,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备付金的现象将不复存在,资金安全将更有保障。当然,新规实施后,部分支付机构盈利能力下降,它们有可能通过提高费率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商户。

      简言之,备付金集中交存是规范市场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举措,有利于我国支付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董 昀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gd/gztt/tjcaw-ihprknvu10936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