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作为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准确把握法治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从时间纵向的维度展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司法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线性具体描述和横向场景擘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司法作为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准确把握法治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从时间纵向的维度展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司法担当。
一是司法担当应是面向历史的、民族的。中华文明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形态,中间虽有坎坷、曲折,但绵延数千年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内容宏阔,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脱离了历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法治而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执政观,发展成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援法断罪、引律用刑”体现了中国古代依法断案的思想,这与当代的公正严格司法一脉相承;“以和为贵、调纷息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到当代法治建设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强调矛盾纠纷的诉源治理;“执法原情、敦伦重教”则强调情、理是司法审判中的重要考量因素,这在当代体现为“法治天下,德润民心”,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为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司法担当应是面向当代的、现实的。中国现代化运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与社会的变迁。按照有关学者的观点,中国的现代化大致依循三个层次而变:器物技能层次的现代化、制度层次的现代化、思想层次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成功后,不断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直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则是将“器物技能层次的现代化、制度层次的现代化、思想层次的现代化”有效结合为一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九个特征,其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属于物质层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大体属于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则与思想层面的现代化密切相关。反映到现实司法层面,就是要求人民法院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积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努力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坚定不移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司法担当应是面向未来的、长远的。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一种文化的与社会的变迁,这种变迁是以当代为中心,承上启下。在如何处理代际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上诠释了文明的新形态,体现了代际性。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言,就是要求大力践行“两山”理论,依法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敬畏生命共同体,为民族着想,为后代付出,实现矛盾的对立统一。就丰富人类精神而言,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于个体化的“躺平”、享乐、物质化、个人主义等思想行为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和感化。面向未来的现代化还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天下大同”,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目标和历史贡献。这就需要人民法院坚定不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坚持聚焦绿色发展,依法服务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部署,以“两山”理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说理,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范、引领社会风尚,进而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全面提升涉外司法质效,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要持续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充分发挥互联网法院在确立规则、完善制度、网络治理等方面的规范引领作用,有效推进网络国际化治理水平的提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