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刘锋: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 积极推进殡葬文化建设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4-03-31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

      积极推进殡葬文化建设

      刘 锋

      殡葬文化建设既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又连接着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发挥着引导社会风气、塑造社会观念的重要作用。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更好地回应人民关切,做好“逝有所安”,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尊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增强推进殡葬文化建设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从推进殡葬文化建设角度来说,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我们必须重点领会和把握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维度、不同侧面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和当代价值。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对于丧葬、生死的深刻认识和价值理念,对现代殡葬文化建设有着特殊的借鉴作用。殡葬工作领域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自觉担负传承、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自主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殡葬文化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把“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揭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从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国情出发,不能简单移植或照搬他国的文化发展道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表明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既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有利于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推进殡葬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既符合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又兼顾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传统习俗。把传承和创新中华生态理念作为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要生态文明新理念,把中华优秀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现代生态文明主流价值,为当代中国殡葬改革提供了深厚持久的生态文化滋养。进入新时代,殡葬改革应贯彻新的殡葬文化观,充分遵循生态与自然的规律,促进殡葬环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殡葬实践过程中着力提升生态伦理价值。清醒认识殡葬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推动殡葬文化建设迈向新的阶段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对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殡葬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回归情感本位。殡葬活动中最本真、最直接、最基础的情感体验是人们所具有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生命逝去的深刻怀念、悲痛、哀伤等一系列情感释放。当下殡葬领域的种种奢侈攀比和服务乱象,究其根本,无不是背离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尊重。推进殡葬文化建设,一项基础工作就是要引导群众慎终追远,回归贯穿于丧葬活动全过程的哀戚情感体认。推进生命文化教育。对生命和死亡的理性认知是殡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生死观决定着特定的情感表达,影响着人们的价值、理性判断,进而决定人们在殡葬活动中的行为取向。推进殡葬文化建设,首要的也是思想的建设。要让生命文化、生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道,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移风易俗。习俗是可以改变的。要高度重视殡葬用品的文化属性,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大力度不断提升绿色殡葬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规模和供给质量,着力开发先进适用的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生态环境友好、应用前景广阔的殡葬用品,有序引导殡葬领域形成绿色生态消费模式。要大力推广文明现代的治丧模式和节地生态的安葬方式,引导在丧葬活动中体现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加强科技创新。一零一研究所作为致力于研究殡葬技术、推进殡葬进步的科研机构,要坚决扛起科技创新的责任,开展殡葬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推动殡葬领域能源清洁替代和节能降碳,着力推动提升殡葬领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参与殡葬环境治理,积极推动城乡殡葬基础设施、殡仪场馆绿色低碳建设,以科技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殡葬产品、高质量殡葬服务的需求。(作者系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原文链接: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3961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