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海峰
作为推动老年教育发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老年大学开展的“游学养”工作是对老年教育“第三课堂”的创新,能够有效拓展老年人的学习形式和空间,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新途径。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力推动老年大学“游学养”工作,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理解价值意义,明晰目标定位
近几年,各大景区重现人潮涌动景象,旅游业强势复苏回暖。在这一背景下,各地老年大学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特色,探索多种形式的游学活动,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游学养”是一种以旅游学习为载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能使老年人从“小教室”走向“大世界”,具有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价值。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游学养”发挥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对于促进老龄化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老年大学通过组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共同生活、学习、娱乐,互相陪伴、互相照应,可以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丰富老年人的生命体验。此外,老年“游学养”也具有经济价值,在人口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老年“游学养”是撬动老年消费市场的一个有力抓手,积极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挖掘文化资源,丰富课程体系
游学不等于旅游,也不是旅游和学习的简单相加,其本质是学习、是教育、是流动课堂。
目前,我国老年游学缺乏对游学课程目标、理念的深度认识,缺少对课程内容、方式的整体思考。老年游学往往侧重于参观互访、文艺表演及传统的旅游,体现出重“游”轻“学”的特征。目前老年大学游学课程设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委托旅行社负责或外包给游学基地,另一种是由老年教育工作人员自行规划设计。这两种方式各有缺陷,前者将老年游学全权交给旅行社,老年大学游学课程被旅游的方式同化,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无法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后者在规划时往往缺少对游学目的地教育资源的全面考察和深入挖掘。
各老年大学应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游学养”课程体系,立足“学游”,拓宽“游养”,深化“学养”,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文化阵地,打造特色鲜明的“游学养”活动品牌,切实满足老年学员寓学于游、寓学于乐的现实需求。
加强选拔培训,提升师资能力
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老年游学质量的关键。
目前,游学导师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老年教育机构的任课老师、旅行机构的导游和游学目的地的志愿者。这三类游学导师在组织开展游学活动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老年大学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尊重老年人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
此外,老年大学还可通过“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志愿者辅助”的办法,吸纳一批学历高、专业能力强、有较强教学水平和一定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担任“游学养”教学工作。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将在“游学养”工作中组织专业师资培训活动,建立具备服务老年大学“游学养”教学的师资库,同时加强对老年“游学养”专职教师的培养,完善评价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甄选制度,保障老年“游学养”师资队伍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强化标准贯彻,促进规范发展
标准是支撑“游学养”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基础。经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中国老年大学(学校)“游学养”建设与评价规范》标准,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创新探索,开创了学游结合、学养结合、游养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标准包含旅游产品、教学和康养等三个维度的指标项,对全国老年大学(学校)“游学养”教学实践基地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遵循。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就此团体标准开展一系列培训宣贯活动,号召各成员校积极参与,以评促建,让更多的成员校和教学实践基地达标。
老年大学“游学养”活动还应注重加强适老化服务,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安排好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比如,要为老年学员选择餐饮、住宿服务较好,具备无障碍设施的酒店;要对每个游学线路的交通方式、运动量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详细的介绍,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游学课程;要提供健康咨询,并具备紧急施救条件;要制订周密严谨的安全预案,作为老年大学游学纪律规定下来,职责清楚、责任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将牢固树立老年教育“新服务、新质量”理念,秉承让老年人有进步、有快乐、有作为的办学宗旨,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创新,满足老年人快乐学习、持续学习的心愿,推动老年大学“游学养”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