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民生资讯网!
  •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寿险业如何做好养老金融文章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4-11-16

      陈东升

      民政部等2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养老服务消费保障,“鼓励保险公司合理设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科学厘定费率”“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保险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扮演着为人民提供养老保障的关键角色。在人口老龄化快速演进的背景下,保险业应在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上肩负起更大责任。

      一是积极参与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老龄化进程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程度深的特点,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因此,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迫在眉睫,尤其需要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中的补充作用。保险业在养老金金融领域的深度参与,使其成为国家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泰康“幸福有约”保险年金计划为例,该计划不仅是跨生命周期的健康财富规划方案,还通过链接保险产品与医养服务,满足了客户对养老保障和长期财务规划的多样化需求。作为市场化的养老筹资方案,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泰康的这一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典型案例。

      二是坚定做大耐心资本,推动养老产业金融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预期寿命延长,高品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愈加强烈。作为长期资金的持有者,保险业在推动养老产业金融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保险资金可以有效推动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家政策明确要求保险业依法合规推动与养老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寿险资金的长期、大规模、稳定性特征,与养老产业中“重资产、长周期、慢回报”的需求高度匹配。因此,保险资金不仅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来源,还通过合理投资找到优质的长期项目,形成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

      然而,仅依靠投资端并不足以形成真正的产业闭环。保险业还需要深入布局养老服务领域,通过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等多种服务形式,助力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泰康等企业持续加大对大健康和养老产业的投资,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也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险业自诞生以来,始终担负着“互助共济、风险共担”的使命,这与金融服务的人民性天然契合。寿险业在探索养老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业务的增长与创新,更要积极承担起服务社会、推动进步的责任。当前,寿险业正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养老保障事业,并逐步拓展其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中的功能。通过打造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的全方位生态体系,寿险业逐步成为推动大健康、大民生工程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丰富了养老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内涵,也为寿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泰康保险集团通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创新性地将医养服务融入传统寿险的资产负债管理,形成了“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的新寿险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将保险、投资和医养服务有机融合,还通过构建保险年金产品与养老产业投资、运营的闭环生态,实现了资源创新配置,开创了寿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与传统寿险模式不同,这种创新不仅提供了保障和储蓄,还通过提供多样化服务,进一步满足日益复杂的养老保障需求。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寿险业需通过构建创新型养老金融模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养老服务业和保险业协同发展。唯有坚持金融为民的初心,寿险业才能在新时代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贡献更大力量,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作者系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原文链接: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5225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2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