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华:错季花蕾的“引路人”
□陈晓蓉
人物名片:陈黎华,现任福建省女子监狱三级高级警长,先后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家庭提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等荣誉。
创建于1985年的福建省女子监狱是我省唯一一所收押女性服刑人员的大型综合性监狱,在闽侯南屿镇旧址还保留有老建筑。1988年,女子监狱成立南港女子学校,学校精配专职教员、完善设施设备,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从“三课”教育到“育新课堂”,标志着福建监狱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
陈黎华到小学为学生上法治教育课
40年来,在女子监狱的建设和改造发展中,一批批监狱民警勇于探索、不断实践,为推动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四十不惑的陈黎华便是其中一员。2015年,女子监狱成立“陈黎华工作室”,陈黎华扛起重任,探索未成年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新方法,成为她们的人生引路人。
托举守护:一个民警讲不通,就换下一个民警
扎根基层一线20余年来,陈黎华专心探索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尝试了感恩教育法、母爱教育法、宣泄教育法、转移教育法等20多种教育改造方法,最终形成底线教育正理念、养成教育正行为、文化教育正学识、心理教育正认知、道德教育正心性、通识教育正心智、艺术教育正审美的“七正教育法”,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未成年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体系。
“你的身后有法律,法律不是约束,而是托举,是守护。”在一封写给刑满释放人员秦某的回信中,陈黎华鼓励她沿着正确的道路,创造新的未来。
秦某是“陈黎华工作室”成功改造的典型之一。16岁的秦某初入监狱时,社会恶习重,不服管教。“一个民警讲不通,就换下一个民警去谈。”陈黎华回忆道,为解决秦某的思想问题,民警每次谈心谈话后,都会集中复盘讨论秦某的言行举止表现,逐渐找到突破口。
“当她们把内心的秘密向你袒露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是鲜血淋漓的伤口。面对人生的种种际遇,她们遗憾地做了错误的选择……”经过多次谈心谈话,陈黎华挖出秦某暴力源头——父亲的家暴。从小,父亲对母女二人非打即骂。针对秦某崇尚“用拳头说话”的思想,陈黎华引导其学会控制情绪,“从发脾气前先强制自己停顿5秒,到控制每天发脾气的次数。”慢慢地,秦某的违规频率从以天记,减少到以周记、以月记。经过“陈黎华工作室”民警的教育引导,曾经的“问题少女”逐步蜕变新生。
“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都带着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创伤。”在陈黎华负责的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很多未成年人既是校园霸凌类案件的施暴者,也是性侵害类案件的受害者,“她们对性安全一无所知,部分人已经患有性疾病,甚至13岁怀孕生子。”
对此,陈黎华结合青春期女性身心特点,对未成年服刑人员开展生理健康课程教育,引导她们正确认识、接纳自己的身体,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同时,秉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有针对性、持续性地提供心理咨询,疗愈成长创伤。
非遗改造:在一针一线中慢慢沉淀下来
“心要静、眼要定、身要正、手要稳,自然放松……”在“陈黎华工作室”民警指导下,“丝语绣坊”服刑人员在绣布上穿针引线,练习刺绣。为拓展教育改造方法,女子监狱以“陈黎华工作室”为试点,根据女性服刑人员身心特点开展艺术矫治,成立女子监狱“丝语绣坊”,把刺绣引入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教授服刑人员闽绣与苏绣的技法。
经过用心钻研,刺绣组服刑人员掌握了双面绣、双异绣等难度较大的刺绣技法。通过对刺绣技术的欣赏、研习、掌握,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个人修养,逐步矫正了恶习。
“开设绣坊,一方面是希望更多的服刑人员能习得刺绣这项技能,在未来能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她们在一针一线中慢慢沉淀下来,在专注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产生对未来的希望。”陈黎华表示,女子监狱已开设二监区、四监区等“丝语绣坊”分号,今后还将开设更多。目前,已有1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习得苏绣闽绣技艺并能独立创作。今年6月,在民盟福建委员会的指导下,女子监狱联合省未管所在省图书馆举办非遗作品展,参展的服刑人员刺绣作品,以及运用文化艺术教育矫治服刑人员的改造成果,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认可赞赏。
此外,“陈黎华工作室”还树立全媒体观念,打造狱内“空中课堂”,推出《女监说法》《家教诊所》《空中信箱》等特色栏目。组建监狱文艺队,由具有文艺专长的民警担任技能教师,协助指导各监区成立剪纸、瑜伽、油画、皮影戏等形式多样的兴趣班;打造“启航”图书馆,与新华书店等单位合作,丰富图书数量及种类;邀请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冷凝合香制作技艺传承人、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等社会力量进监开展文化传播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改造效能。
壮大团队:既有个别教育能手又有心理咨询师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工作研究,女子监狱依托“陈黎华工作室”成立“育新讲师团” ,下设政治思想教研组、法治监管教研组、心理健康教研组和文化艺术教研组。
以“传帮带”为目标,工作室选调在集体授课、个别教育、心理矫治、传统文化和艺术矫治等领域具备专长和丰富工作经验的骨干民警加入,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同时,发挥“育新讲师团”带教作用,成立“监狱监区两级讲师团”“心理评估室”等,启动“个别教育能手”“危评专家”“民警讲师”人才培养计划,探索人才成长新路径。
近3年,“陈黎华工作室”为监狱培养服刑人员危险性兼职评估民警56人,个别教育能手27人,民警讲师90人。工作室现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0人,其中3人被评为全国帮教能手、教育转化专家。
此外,工作室将法治教育触角延伸到高墙之外,发挥“劳模工作室”品牌作用,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和社会公益普法活动。陈黎华带领工作室成员深入社区、企业及中小学、大中专院校,从监狱视角出发,结合真实案例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普法宣传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
“我将继续用对正义和法律的固守和捍卫,为法治福建建设加固‘平安锁’。”陈黎华如是说。
责任编辑:林少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资讯网 ms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